一、癥狀
西瓜細菌性果斑病又稱細菌斑點病、西瓜水浸病、果實腐斑病等。是近年由國外傳入的毀滅性病害。苗期和成株均可發(fā)病。瓜苗染病沿中脈出現(xiàn)不規(guī)則褐色病變,有的擴展到葉緣,從葉背面看呈水漬狀,種子帶菌的瓜苗在發(fā)病后1-3周即死亡。西瓜果實染病,初在果實上部表面現(xiàn)數(shù)個幾毫米大小灰綠色至暗綠色水漬狀斑點,后迅速擴展成大型不規(guī)則的水浸狀斑,變褐或龜裂,致果實腐爛,分泌出一種粘質(zhì)琥珀色物質(zhì),進一步發(fā)展,細菌透過瓜皮進入果內(nèi)。該病多始于成瓜向陽面,與地面接觸處未見發(fā)病,瓜蔓不萎蔫,病瓜周圍病葉上現(xiàn)褐色小斑,病斑通常在葉脈邊緣,有時被一個黃色組 織帶包圍,病斑周圍呈水漬狀是該病別于其他細菌病害的重要特征。
二、 病原
(Pseudomonas pseudoalcaligenes subsp.cjtrulli Schaad et.a(chǎn)1.)稱類產(chǎn)堿假單胞菌西瓜亞種(西瓜細菌斑點假單胞菌),屬細菌。格蘭氏染色陰性,屬rRNA組I。不產(chǎn)生色素及熒光,苗體桿狀,極生單根鞭毛。好氣性。不產(chǎn)生硝酸還原酶和精氨酸雙水解酶,無煙葉過敏反應?稍4-41℃范圍內(nèi)生長,明膠液化力弱,氧化酶和2一酮葡萄糖酸試驗陽性。除為害西瓜外,還可為害黃瓜和西葫蘆。該苗生長適溫28℃,人工接種2-3天即可顯癥。該菌最初是美國Wall鑒定的,但后來Devos等認為不是這個亞種,我國有人認為是芽孢桿菌,目前尚未最后確定。
三、 傳播途徑和發(fā)病條件
病菌附著在種子或病殘體上越冬,種子帶菌是翌年主要初侵染源,該菌在埋入土中西瓜皮上可存活8個月,在病殘體上存活2年,在田問借風、雨及灌溉水傳播,從傷口或氣孔侵入,果實發(fā)病后在病部大量繁殖,通過雨水或灌溉水向四周擴展進行多次重復侵染。多雨、高濕、大水漫灌易發(fā)病,氣溫24-28℃經(jīng)1小時,病菌就能侵入潮濕的葉片,潛育期3-7天,細菌經(jīng)瓜皮進入果肉后致種子帶菌,侵染種皮外部位,也可通過氣孔進入種皮內(nèi)。
四、 防治方法
(1) 加強檢疫,不用病區(qū)的種子,發(fā)現(xiàn)病種應在當?shù)劁N毀,嚴禁外銷。
(2) 選用優(yōu)良的早熟品種。懷疑種子有帶菌可能的,用40%福爾馬杯150倍液浸種30分種后,用清水沖凈浸孢6-8小時,再催芽播種,有些西瓜品種對福爾馬林敏感,用前應先試驗,以免產(chǎn)生藥害。對福爾馬林敏感的品種,也可用50℃溫水浸種20分鐘,再催芽播種。
(3) 與非葫蘆科作物進行3年以上輪作,施用酵素菌漚制的堆肥或亢分腐熟有機肥,采用塑料膜雙層覆蓋等栽培措施。
(4) 加強管理,采用溫室或火炕無病土育苗,幼果期適當多澆水,果實進入膨大期及成瓜后宜少澆或不澆,爭取在高溫雨季到來前采收完畢,避過發(fā)病期。
(5) 發(fā)病重的田塊或地區(qū),在進入雨季時,掌握在發(fā)病前開始噴灑30%堿式硫酸銅懸浮劑400一500倍液或47%加瑞農(nóng)可濕性粉劑800倍液、56%靠山水分散微顆粒劑600-800倍液、50%琥膠肥酸銅(DT)殺菌劑500倍液、77%可殺得可濕性微粒粉劑500倍液、30%氧氯化銅懸浮劑800倍液,每667m2噴對好的藥液60升,隔10天左右1次,防治2-3次。采收前3天停止用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