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腸菌群:是用來反映食品是否受到糞便污染的指標。人、畜糞便對外界環(huán)境的污染是大腸菌群在自然界存在的主要原因。大腸菌群數的高低,表明了糞便污染的程度,也間接反映了對人體健康危害性的大小。
(2)霉菌、酵母:霉菌和酵母是真菌中的一大類,廣泛分布于自然界。有些霉菌和酵母對人類是有益的,如釀酒、制醬、生產豆豉、腐乳等。但在某些情況下,霉菌和酵母也可造成食品腐敗變質,有的還能產生真菌毒素。因此,霉菌和酵母也作為評價食品衛(wèi)生質量的指示菌。
(3)沙門氏菌:是我國食物中毒的主要病原菌之一。廣泛分布于自然界,通常寄居在人或動物腸道內。沙門氏菌種類很多,有的能讓動物得病,有的可以讓人得病,還有些能讓人和動物都得病。它主要污染動物性食品,包括禽畜類、蛋類、奶類及其制品。
(4)金黃色葡萄球菌:它在自然界中無處不在,食品受其污染的機會很多。它能產生一種腸毒素,毒素越多致病力越強。只有30%?50%的金黃色葡萄球菌可產生腸毒素,而且腸毒素的產生與溫度、水活性、菌含量密切相關,因此不是含有金黃色葡萄球菌就一定會引起食物中毒。但腸毒素加熱不易破壞,煮沸30min仍保存部分活性,如果食物中已經存在大量金黃色葡萄球菌并產生大量腸毒素,即使充分蒸煮依然可能造成食物中毒。
(5)副溶血性弧菌:副溶血性弧菌是一種海洋細菌,主要來自海產品,存活能力強,在抹布和砧板上能生存1個月以上,海水中可存活47天。隨著經濟的高速發(fā)展,海產品已進入尋常百姓家,由副溶血性弧菌引起食物中毒在沿海地區(qū)已超過沙門菌占到第一位。中毒食品主要是海產品,中毒原因主要是烹調時未燒熟煮透或熟制品被交叉污染。
那么,我們該如何預防食源性疾病呢?
(1)選擇新鮮安全的食品。不要購買和食用來源不明及色、香、味、形等感官性狀異常的食品,包裝食品應在保質期內。
(2)食物要燒熟煮透,各部位的溫度都必須達到70℃以上,特別是肉類、乳制品等易被病原菌污染的食品應徹底加熱,煮透后食用。
(3)盡快吃掉做熟的食品。食品出鍋后應盡快吃掉,夏秋季節(jié)在常溫下存放不應超過4小時。
(4)妥善貯存食品。食品應貯存在60℃以上或5℃以下的條件下,同時要將食品貯存在密閉容器里,避免老鼠、蟑螂、蒼蠅等的污染,注意生和熟的食物、新鮮與剩余食物要分開貯存。要牢記冰箱不是保險箱,要定時清潔。
(5)熟食品要再加熱后方可使用。剩菜剩飯不宜貯存太久,低溫貯存的食品必須回鍋加熱處理,回鍋加熱的溫度至少要達到70℃以上。
(6)避免生熟食品的交叉污染。加工生熟食品的用具(案板、刀具等)要分開使用,生熟食物要分開存放。
(7)保持廚房的衛(wèi)生。廚房應當保持整潔,用來加工食品的所有用具表面必須保持干凈。接觸餐具和廚房用具的抹布應該在下次使用前徹底清洗,必要時煮沸消毒。特別要注意不要在廚房內存放任何有毒物及其容器,以避免誤用、誤食。
(8)養(yǎng)成良好的衛(wèi)生習慣。飯前便后要洗手,在收拾生禽、生肉、生魚之后,要再次洗手,方可接觸其他食品。
WHO食品安全5要點
①保持清潔
拿食品前要洗手,準備食品期間還要經常洗手。便后洗手。
清洗和消毒用于準備食品的所有場合和設備。
避免蟲、鼠及其他動物進入廚房和接近食物。
②生熟分開
生肉、禽和海產食品要與其他食品分開
處理生的食物有專用的設備和用具,例如刀具和切肉板。使用器皿儲存食物以避免生熟食物互相接觸。
③做熟
生食物要徹底做熟,尤其是肉、禽、蛋和海產食品。
④保持食物的安全溫度
熟食在室溫下不得存放2小時以上。
所有熟食和易腐爛的食物應及時冷藏(最好在5℃以下)
熟食在食用前應保持滾燙的溫度(60℃以上)。
即便在冰箱中也不能過久儲存食物
冷凍食用不要在室溫下化凍。冷凍食物解凍的最好辦法是:微波爐解凍、冰箱冷藏室和清潔流動水解凍。
⑤使用安全的水和原材料
使用安全的水進行處理以保安全
挑選新鮮和有益健康的食物。
選擇經過加工的食品,例如經過低熱消毒的牛奶。
水果和蔬菜要洗干凈,尤其是生食者。不吃超過保質期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