菌株管理及相關概念
1.幾個概念
標準菌株:即0代菌種,是指從官方菌種保藏機構獲得并至少定義到屬或種的水平的菌株。實驗室的標準菌株應有明確來源。
標準儲備菌株:從國內或國外菌種保藏機構獲得的標準菌株經過復活并在適宜的培養(yǎng)基中生長后,即為標準貯備菌株。
儲存菌株:儲存菌株通常從凍干或超低溫保存的標準儲存菌株進行制備。
工作菌株:標準儲備菌株或儲存菌株經繼代培養(yǎng)后得到的菌株。工作菌株不可替代標準菌株。
標準培養(yǎng)物:標準菌株、標準儲備菌株、工作菌株的統(tǒng)稱。
商業(yè)派生菌株:即用型與標準菌株所有相關特性等效的可以溯源的商業(yè)衍生物。常見的有定量工作菌株。
2.標準菌株的獲取
藥品微生物檢驗用的試驗菌應為有明確來源的標準菌株,或使用與標準菌株所有相關特性等效的可以溯源的商業(yè)派生菌株。
標準菌株應來自認可的國內或國外菌種保藏機構。中國藥典2020版以及國標中涉及的菌株主要來自于兩大菌種保藏中心:中國醫(yī)學細菌保藏管理中心(CMCC)、美國標準菌種保藏中心(ATCC)。
菌株購買前需根據(jù)實驗室檢測需求制定采購計劃,經審批后,向認可的國內或國外的菌種保藏機構購買標準菌株。標準菌株到達實驗室后,菌種管理人應檢查其名稱、數(shù)量以及每一支的完整性,同時將菌種的所有信息填寫記錄(包括菌種名稱、編號、數(shù)量、代數(shù)、來源、接收日期、接收人等),并將其貯存在規(guī)定溫度的冰箱里。
3.標準菌株的復蘇、復壯和保存
標準菌株的復蘇、復壯或培養(yǎng)物的制備應按供應商提供的說明或按已驗證的方法進行。復蘇、復壯應選擇營養(yǎng)成分豐富且全面的培養(yǎng)基(例如:TSA/TSB/NA/NB/SDB/SDA等),一般不使用選擇性較強的培養(yǎng)基;特殊的一些菌株在普通的培養(yǎng)基上生長不好,可能還需添加生長因子。
標準儲備菌株應進行純度和特性確認。純度確認包括:平板劃線查看菌落形態(tài)、革蘭氏染色、顯微鏡觀察菌體形態(tài)等;關鍵特性確認可選擇:特征生化反應確認、試劑盒鑒定、菌種鑒定儀鑒定等。需要注意的是,從開啟、復蘇、復壯到純度和特性的確認,都應做好實驗記錄。
標準儲備菌株保存時,可將培養(yǎng)物等份懸浮于抗冷凍的培養(yǎng)基中,并分裝于小瓶中,藥典建議采用低溫冷凍干燥、液氮貯存、超低溫冷凍(低于-30℃)等方法保存。低于-70℃或低溫冷凍干燥方法可以延長菌種保存時間。菌種應設專人管理,菌種保藏的地點應采取一定的措施使非管理者不能輕易獲取,例如加鎖保管,雙人保管等。
標準儲備菌株可用于制備每月或每周1次轉種的工作菌株。冷凍菌種一旦解凍轉種制備工作菌株后,不得重新冷凍和再次使用。
從保藏機構獲取的凍干菌種為0代菌種,每轉接一次增加一代(1代是指將活的培養(yǎng)物接種到微生物生長的新鮮培養(yǎng)基中培養(yǎng),任何形式的轉種均被認為傳代一次),工作菌株的傳代次數(shù)應嚴格控制,不得超過5代,以防止過度的傳代增加菌株變異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