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測報告是檢測的結果,也是檢驗檢測機構向委托人提交的最終成果。檢驗檢測機構的一切質量管理行為都是圍繞保證檢測報告質量實施的。因此檢測人員,無論是從事管理的還是開展檢測的,必須了解檢測報告應完成的任務和質量把關的主要內容,充分認識檢測報告對檢驗檢測機構的重要性。
(一)檢測報告應反映的信息
檢測報告應包含委托和檢測的所有信息。其來源為委托合同和原始記錄中的信息,主要包括以下內容:
(1)委托:工程名稱、委托單位、經手人、監(jiān)理單位和責任人、聯(lián)系方式、委托檢測項目的內容和要求。
(2)材料:材料名稱、生產廠家、生產時間、規(guī)格型號、出廠日期、出產批號。
(3)樣品:樣品名稱、規(guī)格型號、數量、取樣或制樣日期、設計(委托)要求、樣品(對象)的特征和技術狀態(tài)描述、代表性、送樣日期和樣品委托編號及其標識,樣品送達人姓名和送達時間、樣品接收人姓名和接收時間。
(4)檢測條件和依據:檢測時間(如標準有要求應有開始和結束時間,并準確到分鐘)、地點環(huán)境條件、采用的對檢測結果準確性有影響的所有檢測儀器設備(包括設備名稱編號和檢定/校準有效期)、檢測參數檢測依據的標準(包括方法標準和指標標準)及采用非標準方法的說明和有關文件的標識。
(5)檢測結果和結論:檢測數據、分析整理結果、與指標相對比的結論。
(6)含有分包結果的:
①有能力的分包。本報告引用包含另一檢驗檢測機構分包結果及說明。其報告中應明確分包項目,并注明承擔分包的另一檢驗檢測機構的名稱和資質認定許可編號。
②沒有能力的分包。由承擔分包的另一檢驗檢測機檢驗檢測機構單獨出具檢驗檢測報告。若經客戶許可,檢驗檢測機構可將分包給另一檢測機構的檢驗檢測數據、結果納入自身的檢驗檢測報告,在其報告中應明確標注分包項目,且注明自身無相應資質認定許可技術能力,并注明承擔分包的另一檢驗檢測機構的名稱和和資質認定許可編號。
(7)需要說明的問題:對使用的方法、環(huán)境以及檢測中發(fā)生的偏離等情況予以說明。必要時應附以圖表、數表、曲線、簡圖、照片說明測量、檢測和導出結果,以及樣品失效的有關證明。
(8)其他需要的說明:對除上述問題以外還有需要說明的問題應加以說明。
(9)審核與批準:審核人、授權簽字人履行審核、批準職責,并應按要求在相應欄目簽署姓名和日期。
(10)有效性聲明:如本檢測結果/結論僅對委托送樣有效的聲明、未加蓋檢驗檢測機構印章的復印件無效,未加蓋騎縫章的報告無效的聲明。本報告的著作權屬檢驗檢測機構所有,未經授權不得復制的聲明。
(11)投訴:受理對報告不同意見或投訴的途徑。
(12)含有抽樣的檢測報告還應有以下內容:
①抽樣日期,抽樣位置(包括任何簡圖、草圖或照片) ,抽樣人。
②與抽樣方法或程序有關的標準,以及對標準的偏離、增添或刪節(jié)。
③所用的抽樣計劃。
④抽樣過程可能影響檢測結果的環(huán)境條件的詳細信息(當使用外部企業(yè)標準檢測時,要注意企業(yè)標準的所有權問題)。
(二)檢測報告的基本格式
檢驗檢測機構的檢測報告應設計規(guī)范統(tǒng)一的格式,內容和形式由專業(yè)技術人員根據檢測參散的技術特點和要求提出,經技術負責人審批同意后使用。報告主要由封面、扉頁、報告主頁、附件組成。各部分一般包括如下內容:
(1)封面。檢測報告名稱、編號、檢測類性(委托、監(jiān)測、考核、仲裁等)、委托項目、檢驗檢測機構名稱、報告發(fā)出時間。
(2)扉頁:相關問題的說明(如報告有效性的說明、投訴的受理方式等)、檢驗檢測機構的地址、聯(lián)系方式和聯(lián)系人的姓名。
(3)報告主頁:主頁為統(tǒng)一制定的表格,欄目可根據專業(yè)特點適當修改,但信息應要求齊全。
(4)附件:綜合性參數檢測結果應以附件方式給出檢測結果與指標對照的表格,分析圖表、曲線也應在附件中給出結論,對有關問題的說明,以及應提交的有關材料等。
(三)檢測報告的結論
檢測報告的結論是檢測報告的核心內容,也是委托方關注的主要內容,結論應按合同要求給出,不能遺漏;應按標準的要求給出?傊,結論應準確、得當、全面、嚴密。報告中的結論應注意以下方面:
(1)凡有相應指標規(guī)定的,應以指標為依據,結論應明確是否符合規(guī)定要求或是否合格。
(2)凡有相應設計文件對指標有規(guī)定的,應以設計指標為依據,結論應明確是否符合設計要求。
(3)凡需要通過統(tǒng)計分析才能給出結論的,應僅給出單次檢測的結果,不給出結論。是否合格應由委托單位根據樣品批的總體檢測結果統(tǒng)計分析后自己給出,除非該數據已經足以判斷樣品批所代表的產品是不合格的。
(四)檢測報告的校/審核
檢測報告應根據檢驗檢測機構的情況規(guī)定相應的程序進行校/審核,目的是消除檢測報告中出現的差錯,保證檢測報告的質量。下面的審查過程可作為參考:
(1)試驗室負責人或質量監(jiān)督員可對檢測過程進行監(jiān)督并對原始記錄和檢測報告進行檢查核對。
(2)由指定的技術人員對編寫好的報告和原始記錄進行技術性校核,并簽字。
(3)已經定稿交付打印的檢測報告(數量根據委托要求和檢驗檢測機構留存),由技術管理室負責管理性審查,并具體提出是否可加蓋CMA印章,并簽字。
(4)經校核和管理性審查的檢測報告,由檢驗檢測機構指定的可以承擔審核工作的技術人員審核并簽字。
(五)檢測報告的批準和保管
(1)經審核的檢測報告由授權簽字人按核準的授權范圍的職權批準簽發(fā),任何情況下,其他人無權代替簽字批準。
(2)技術管理室將簽字蓋章生效的檢測報告按合同規(guī)定的要求分發(fā)給接受方。留存的報告正本與檢測原始記錄一并存檔保管。
(六)授權簽字人
(1)《檢驗檢測機構資質認定能力評價檢驗檢測機構通用要求》(RB/T214-2017)釋義指出:“授權簽字人是由檢驗檢測機構提名,經資質認定部門考核合格后,在其資質認定授權的能力范圍內簽發(fā)檢驗檢測報告或證書的人員。”檢驗檢測機構的授權簽字人是檢驗檢測機構根據本機構報告審批的專業(yè)特點和需要推薦提名的、由依法組成的資質認定評審組依據《檢驗檢測機構資質認定能力評價檢驗檢測機構通用要求》進行專門考核合格并報國家認證認可監(jiān)督管理委員會批準的,從根本上來說,其對授權范圍的檢測報告的簽字批準的職權是獲得國家認可的。因此,一旦獲得確認之后,不經法定程序,任何人無權自行免除或代行其職權。
(2)授權簽字人應按授權的專業(yè)范圍和規(guī)定的替補順序行使檢測報告的批準簽字職權,任何情況下,不得超越范圍。
(3)授權簽字人需要變更(免除或增加)的,檢驗檢測機構應按要求向資質認定發(fā)證機關履行變更手續(xù),并由依法組成的資質認定評審組對新推薦提名的授權簽字人進行考核,合格后按程序上報國家認證認可委批準,方可獲得對授權范圍的檢測報告簽字批準。
(七)加蓋印章
(1)檢驗檢測專用章加蓋在檢驗檢測報告封面的機構名稱位置或檢驗檢測結論位置,騎縫位置也應加蓋。加蓋騎縫章應確保每頁均有印章痕跡。
(2)在資質認定范圍內出具的檢驗檢測報告上予以使用資質認定標志,加蓋(或印刷)在檢驗檢測報告封面上部適當位置(一般在左上角位置)。
(八)對可疑結果的處理
(1)當懷疑、發(fā)現、得知有關于報告數據或結論有誤的信息后,技術負責人應立即從技術管理室資料員處調閱原檢測報告檔案,迅速組織有關試驗室的負責人、監(jiān)督員和檢測員對報告中的可疑數據或遺漏部分進行核查。
(2)在核查中對已發(fā)報告的數據和結論產生懷疑或發(fā)現問題時,技術負責人應立即起草一份書面文件通知所有檢測報告的持有人,要求檢測報告持有人暫停使用該編號為xxx的檢測報告,申明待查實報告的數據和結論后再以書面文件告之。
(3)通知發(fā)出的同時,試驗室負責人應認真組織實施對所有與檢測有關的文件以及檢測數據的核查,并根據與委托人簽訂的檢測執(zhí)行標準核查檢測遺漏項日。
(4)試驗室負責人應在核查結束時起草一份核查報告,指出存在的問題,提出修改或補充檢測報告的處理意見。
(5)如果需要補充檢測,則試驗室負責人應提出補充檢測的可行方案報技術負責人審批。
(6)批準后的補充檢測方案,由試驗室負責人組織實施并出具補充檢測原始記錄。
(7)試驗室負責人根據補充檢測原始記錄和核查緒果,起草一份“檢測報告的修改/補充文件”,必要時應提交新的檢測報告,代替原檢測報告。
(8)試驗室負責人起草的“檢測報告的修改/補充文件"或新的檢測報告應由試驗室負責人簽字后轉至技術管理室審查。
(9)技術負責人應對“檢測報告的修改/補充文件”中的修改或補充內容,以及發(fā)生檢測問題的追溯情況進行分析審核,經審核無誤后將“檢測報告的修改/補充文件”或新的檢測報告轉至授權簽字人批準簽發(fā)。
(10)經授權簽字人簽發(fā)后的“檢測報告的修改/補充文件”或新的檢測報告由技術管理室蓋章后按規(guī)定程序發(fā)出。
(11)“檢測報告的修改/補充文件”或新的檢測報告的發(fā)放應執(zhí)行第七條的規(guī)定!皺z測報告的修改/補充文件"或新的檢測報告應發(fā)送到所有原檢測報告的持有人。
(12)“檢測報告的修改/補充文件”或新的檢測報告應包含以下內容:
①“檢測報告的修改/補充文件”的標題,如檢測報告的修改/補充通知書,新的檢測報告應按檢測機構專門設計的檢測修改報告的格式提交。
②與原檢測報告中相同的或經核查應修改的所有關委托項目參數的信息,委托、監(jiān)理檢驗檢測機構以及聯(lián)系人。聯(lián)系方式的信息,樣品的信息,檢測依據、檢測設備和檢測環(huán)境條件的信息。
③“檢測報告的修改/補充文件”或新的檢測報告的唯一編號標識和每頁及總頁數的標識。
④補充檢測的日期、地點使用的儀器設備和環(huán)境條件。
⑤補充檢測執(zhí)行的標準或方法。
⑥原報告的編號。
⑦修改前和修改后內容的對照或修改說明。
⑧更改原因的說明。
⑨關于本“檢測報告的修改/補充文件”或新的檢測報告的使用和發(fā)放范圍的聲明,以及撤銷原檢測報告的再次申明。
⑩修改/補充文件的編制人、校核人、審核人和批準人的簽字。
⑾修改/補充文件的簽發(fā)日期。
(九)檢測報告的歸檔
(1)留存的檢測報告正本應與委托檢測協(xié)議(檢測任務指令)原始記錄、委托人修改檢測方案的書面請求,以及分包檢測和批準的例外允許申請等有關的文件一并歸檔保存。
(2)檢驗檢測機構留存的“檢測報告的修改/補充文件”應與原檢測報告一并存檔保管。
(3)原始記錄與檢測報告保存期應按規(guī)定實行。
(十)檢測報告的發(fā)送程序和方式
(1)技術管理室資料員應將待發(fā)的檢測報告根據合同要求的寄達地址用掛號信函寄出。
(2)當委托人提出保密要求,則應通過機要部門按保密文件規(guī)定進行交接。
(3)如委托人提出通過電話或傳真或電子郵件發(fā)送報告,則檢驗檢測機構經辦人應詳細詢問并記錄委托人的姓名、電話、傳真號碼(電子信箱)、收件人姓名,還應認真仔細核對委托檢測合同中的記錄內容。
(4)當委托人提出索要檢測報告的磁盤文件時,檢驗檢測機構向委托人申明,檢測報告的磁盤文件不具有法律效力,其結果僅供參考。
(5)發(fā)送報告的經辦人應如實填寫報告發(fā)送的有關信息,報告發(fā)送記錄應包含以下內容:
①發(fā)送報告的編號。
②報告發(fā)送的數量。
③采用掛號信發(fā)送的應有掛號信回執(zhí)單據,直接送達的應有接收人簽字。
④通過電子信箱送達的(如委托人要求),應有接收人確認收到報告的電子回函記錄。
⑤通過傳真送達的(如委托人要求) ,應有接收人確認收到報告的回函記錄。
⑥發(fā)送磁盤拷貝的(如委托人要求),應有接收人確認收到磁盤報告的回函記錄。
⑦發(fā)送記錄的匯總文件,經辦人簽字。
(十一)發(fā)送檢測報告的保密要求
(1)檢驗檢測機構的任何人員,不得違反規(guī)定私自發(fā)布、公布、評價檢測結果,也不得通過任何方式向任何人透露檢測數據和結果。
(2)除非委托人要求,檢驗檢測機構禁止使用圖文傳真和電子網絡發(fā)布傳送檢測報告。
(3)通過委托代理人領取檢測報告,應憑有效的合法委托授權文件簽字領取。
(十二)保密文件的交接
(1)有保密要求的文件(包括檢測報告)應由機要部門經手交接,不得通過郵局郵寄。
(2)委托單位的保密文件應按委托時雙方協(xié)商的方式進行交接。
(3)保密文件的交接必須嚴格履行規(guī)定程序,并留有記錄。
文章來源:網絡
(一)檢測報告應反映的信息
檢測報告應包含委托和檢測的所有信息。其來源為委托合同和原始記錄中的信息,主要包括以下內容:
(1)委托:工程名稱、委托單位、經手人、監(jiān)理單位和責任人、聯(lián)系方式、委托檢測項目的內容和要求。
(2)材料:材料名稱、生產廠家、生產時間、規(guī)格型號、出廠日期、出產批號。
(3)樣品:樣品名稱、規(guī)格型號、數量、取樣或制樣日期、設計(委托)要求、樣品(對象)的特征和技術狀態(tài)描述、代表性、送樣日期和樣品委托編號及其標識,樣品送達人姓名和送達時間、樣品接收人姓名和接收時間。
(4)檢測條件和依據:檢測時間(如標準有要求應有開始和結束時間,并準確到分鐘)、地點環(huán)境條件、采用的對檢測結果準確性有影響的所有檢測儀器設備(包括設備名稱編號和檢定/校準有效期)、檢測參數檢測依據的標準(包括方法標準和指標標準)及采用非標準方法的說明和有關文件的標識。
(5)檢測結果和結論:檢測數據、分析整理結果、與指標相對比的結論。
(6)含有分包結果的:
①有能力的分包。本報告引用包含另一檢驗檢測機構分包結果及說明。其報告中應明確分包項目,并注明承擔分包的另一檢驗檢測機構的名稱和資質認定許可編號。
②沒有能力的分包。由承擔分包的另一檢驗檢測機檢驗檢測機構單獨出具檢驗檢測報告。若經客戶許可,檢驗檢測機構可將分包給另一檢測機構的檢驗檢測數據、結果納入自身的檢驗檢測報告,在其報告中應明確標注分包項目,且注明自身無相應資質認定許可技術能力,并注明承擔分包的另一檢驗檢測機構的名稱和和資質認定許可編號。
(7)需要說明的問題:對使用的方法、環(huán)境以及檢測中發(fā)生的偏離等情況予以說明。必要時應附以圖表、數表、曲線、簡圖、照片說明測量、檢測和導出結果,以及樣品失效的有關證明。
(8)其他需要的說明:對除上述問題以外還有需要說明的問題應加以說明。
(9)審核與批準:審核人、授權簽字人履行審核、批準職責,并應按要求在相應欄目簽署姓名和日期。
(10)有效性聲明:如本檢測結果/結論僅對委托送樣有效的聲明、未加蓋檢驗檢測機構印章的復印件無效,未加蓋騎縫章的報告無效的聲明。本報告的著作權屬檢驗檢測機構所有,未經授權不得復制的聲明。
(11)投訴:受理對報告不同意見或投訴的途徑。
(12)含有抽樣的檢測報告還應有以下內容:
①抽樣日期,抽樣位置(包括任何簡圖、草圖或照片) ,抽樣人。
②與抽樣方法或程序有關的標準,以及對標準的偏離、增添或刪節(jié)。
③所用的抽樣計劃。
④抽樣過程可能影響檢測結果的環(huán)境條件的詳細信息(當使用外部企業(yè)標準檢測時,要注意企業(yè)標準的所有權問題)。
(二)檢測報告的基本格式
檢驗檢測機構的檢測報告應設計規(guī)范統(tǒng)一的格式,內容和形式由專業(yè)技術人員根據檢測參散的技術特點和要求提出,經技術負責人審批同意后使用。報告主要由封面、扉頁、報告主頁、附件組成。各部分一般包括如下內容:
(1)封面。檢測報告名稱、編號、檢測類性(委托、監(jiān)測、考核、仲裁等)、委托項目、檢驗檢測機構名稱、報告發(fā)出時間。
(2)扉頁:相關問題的說明(如報告有效性的說明、投訴的受理方式等)、檢驗檢測機構的地址、聯(lián)系方式和聯(lián)系人的姓名。
(3)報告主頁:主頁為統(tǒng)一制定的表格,欄目可根據專業(yè)特點適當修改,但信息應要求齊全。
(4)附件:綜合性參數檢測結果應以附件方式給出檢測結果與指標對照的表格,分析圖表、曲線也應在附件中給出結論,對有關問題的說明,以及應提交的有關材料等。
(三)檢測報告的結論
檢測報告的結論是檢測報告的核心內容,也是委托方關注的主要內容,結論應按合同要求給出,不能遺漏;應按標準的要求給出?傊,結論應準確、得當、全面、嚴密。報告中的結論應注意以下方面:
(1)凡有相應指標規(guī)定的,應以指標為依據,結論應明確是否符合規(guī)定要求或是否合格。
(2)凡有相應設計文件對指標有規(guī)定的,應以設計指標為依據,結論應明確是否符合設計要求。
(3)凡需要通過統(tǒng)計分析才能給出結論的,應僅給出單次檢測的結果,不給出結論。是否合格應由委托單位根據樣品批的總體檢測結果統(tǒng)計分析后自己給出,除非該數據已經足以判斷樣品批所代表的產品是不合格的。
(四)檢測報告的校/審核
檢測報告應根據檢驗檢測機構的情況規(guī)定相應的程序進行校/審核,目的是消除檢測報告中出現的差錯,保證檢測報告的質量。下面的審查過程可作為參考:
(1)試驗室負責人或質量監(jiān)督員可對檢測過程進行監(jiān)督并對原始記錄和檢測報告進行檢查核對。
(2)由指定的技術人員對編寫好的報告和原始記錄進行技術性校核,并簽字。
(3)已經定稿交付打印的檢測報告(數量根據委托要求和檢驗檢測機構留存),由技術管理室負責管理性審查,并具體提出是否可加蓋CMA印章,并簽字。
(4)經校核和管理性審查的檢測報告,由檢驗檢測機構指定的可以承擔審核工作的技術人員審核并簽字。
(五)檢測報告的批準和保管
(1)經審核的檢測報告由授權簽字人按核準的授權范圍的職權批準簽發(fā),任何情況下,其他人無權代替簽字批準。
(2)技術管理室將簽字蓋章生效的檢測報告按合同規(guī)定的要求分發(fā)給接受方。留存的報告正本與檢測原始記錄一并存檔保管。
(六)授權簽字人
(1)《檢驗檢測機構資質認定能力評價檢驗檢測機構通用要求》(RB/T214-2017)釋義指出:“授權簽字人是由檢驗檢測機構提名,經資質認定部門考核合格后,在其資質認定授權的能力范圍內簽發(fā)檢驗檢測報告或證書的人員。”檢驗檢測機構的授權簽字人是檢驗檢測機構根據本機構報告審批的專業(yè)特點和需要推薦提名的、由依法組成的資質認定評審組依據《檢驗檢測機構資質認定能力評價檢驗檢測機構通用要求》進行專門考核合格并報國家認證認可監(jiān)督管理委員會批準的,從根本上來說,其對授權范圍的檢測報告的簽字批準的職權是獲得國家認可的。因此,一旦獲得確認之后,不經法定程序,任何人無權自行免除或代行其職權。
(2)授權簽字人應按授權的專業(yè)范圍和規(guī)定的替補順序行使檢測報告的批準簽字職權,任何情況下,不得超越范圍。
(3)授權簽字人需要變更(免除或增加)的,檢驗檢測機構應按要求向資質認定發(fā)證機關履行變更手續(xù),并由依法組成的資質認定評審組對新推薦提名的授權簽字人進行考核,合格后按程序上報國家認證認可委批準,方可獲得對授權范圍的檢測報告簽字批準。
(七)加蓋印章
(1)檢驗檢測專用章加蓋在檢驗檢測報告封面的機構名稱位置或檢驗檢測結論位置,騎縫位置也應加蓋。加蓋騎縫章應確保每頁均有印章痕跡。
(2)在資質認定范圍內出具的檢驗檢測報告上予以使用資質認定標志,加蓋(或印刷)在檢驗檢測報告封面上部適當位置(一般在左上角位置)。
(八)對可疑結果的處理
(1)當懷疑、發(fā)現、得知有關于報告數據或結論有誤的信息后,技術負責人應立即從技術管理室資料員處調閱原檢測報告檔案,迅速組織有關試驗室的負責人、監(jiān)督員和檢測員對報告中的可疑數據或遺漏部分進行核查。
(2)在核查中對已發(fā)報告的數據和結論產生懷疑或發(fā)現問題時,技術負責人應立即起草一份書面文件通知所有檢測報告的持有人,要求檢測報告持有人暫停使用該編號為xxx的檢測報告,申明待查實報告的數據和結論后再以書面文件告之。
(3)通知發(fā)出的同時,試驗室負責人應認真組織實施對所有與檢測有關的文件以及檢測數據的核查,并根據與委托人簽訂的檢測執(zhí)行標準核查檢測遺漏項日。
(4)試驗室負責人應在核查結束時起草一份核查報告,指出存在的問題,提出修改或補充檢測報告的處理意見。
(5)如果需要補充檢測,則試驗室負責人應提出補充檢測的可行方案報技術負責人審批。
(6)批準后的補充檢測方案,由試驗室負責人組織實施并出具補充檢測原始記錄。
(7)試驗室負責人根據補充檢測原始記錄和核查緒果,起草一份“檢測報告的修改/補充文件”,必要時應提交新的檢測報告,代替原檢測報告。
(8)試驗室負責人起草的“檢測報告的修改/補充文件"或新的檢測報告應由試驗室負責人簽字后轉至技術管理室審查。
(9)技術負責人應對“檢測報告的修改/補充文件”中的修改或補充內容,以及發(fā)生檢測問題的追溯情況進行分析審核,經審核無誤后將“檢測報告的修改/補充文件”或新的檢測報告轉至授權簽字人批準簽發(fā)。
(10)經授權簽字人簽發(fā)后的“檢測報告的修改/補充文件”或新的檢測報告由技術管理室蓋章后按規(guī)定程序發(fā)出。
(11)“檢測報告的修改/補充文件”或新的檢測報告的發(fā)放應執(zhí)行第七條的規(guī)定!皺z測報告的修改/補充文件"或新的檢測報告應發(fā)送到所有原檢測報告的持有人。
(12)“檢測報告的修改/補充文件”或新的檢測報告應包含以下內容:
①“檢測報告的修改/補充文件”的標題,如檢測報告的修改/補充通知書,新的檢測報告應按檢測機構專門設計的檢測修改報告的格式提交。
②與原檢測報告中相同的或經核查應修改的所有關委托項目參數的信息,委托、監(jiān)理檢驗檢測機構以及聯(lián)系人。聯(lián)系方式的信息,樣品的信息,檢測依據、檢測設備和檢測環(huán)境條件的信息。
③“檢測報告的修改/補充文件”或新的檢測報告的唯一編號標識和每頁及總頁數的標識。
④補充檢測的日期、地點使用的儀器設備和環(huán)境條件。
⑤補充檢測執(zhí)行的標準或方法。
⑥原報告的編號。
⑦修改前和修改后內容的對照或修改說明。
⑧更改原因的說明。
⑨關于本“檢測報告的修改/補充文件”或新的檢測報告的使用和發(fā)放范圍的聲明,以及撤銷原檢測報告的再次申明。
⑩修改/補充文件的編制人、校核人、審核人和批準人的簽字。
⑾修改/補充文件的簽發(fā)日期。
(九)檢測報告的歸檔
(1)留存的檢測報告正本應與委托檢測協(xié)議(檢測任務指令)原始記錄、委托人修改檢測方案的書面請求,以及分包檢測和批準的例外允許申請等有關的文件一并歸檔保存。
(2)檢驗檢測機構留存的“檢測報告的修改/補充文件”應與原檢測報告一并存檔保管。
(3)原始記錄與檢測報告保存期應按規(guī)定實行。
(十)檢測報告的發(fā)送程序和方式
(1)技術管理室資料員應將待發(fā)的檢測報告根據合同要求的寄達地址用掛號信函寄出。
(2)當委托人提出保密要求,則應通過機要部門按保密文件規(guī)定進行交接。
(3)如委托人提出通過電話或傳真或電子郵件發(fā)送報告,則檢驗檢測機構經辦人應詳細詢問并記錄委托人的姓名、電話、傳真號碼(電子信箱)、收件人姓名,還應認真仔細核對委托檢測合同中的記錄內容。
(4)當委托人提出索要檢測報告的磁盤文件時,檢驗檢測機構向委托人申明,檢測報告的磁盤文件不具有法律效力,其結果僅供參考。
(5)發(fā)送報告的經辦人應如實填寫報告發(fā)送的有關信息,報告發(fā)送記錄應包含以下內容:
①發(fā)送報告的編號。
②報告發(fā)送的數量。
③采用掛號信發(fā)送的應有掛號信回執(zhí)單據,直接送達的應有接收人簽字。
④通過電子信箱送達的(如委托人要求),應有接收人確認收到報告的電子回函記錄。
⑤通過傳真送達的(如委托人要求) ,應有接收人確認收到報告的回函記錄。
⑥發(fā)送磁盤拷貝的(如委托人要求),應有接收人確認收到磁盤報告的回函記錄。
⑦發(fā)送記錄的匯總文件,經辦人簽字。
(十一)發(fā)送檢測報告的保密要求
(1)檢驗檢測機構的任何人員,不得違反規(guī)定私自發(fā)布、公布、評價檢測結果,也不得通過任何方式向任何人透露檢測數據和結果。
(2)除非委托人要求,檢驗檢測機構禁止使用圖文傳真和電子網絡發(fā)布傳送檢測報告。
(3)通過委托代理人領取檢測報告,應憑有效的合法委托授權文件簽字領取。
(十二)保密文件的交接
(1)有保密要求的文件(包括檢測報告)應由機要部門經手交接,不得通過郵局郵寄。
(2)委托單位的保密文件應按委托時雙方協(xié)商的方式進行交接。
(3)保密文件的交接必須嚴格履行規(guī)定程序,并留有記錄。
文章來源: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