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藥屬薯蕷科,為多年生蔓生草本植物薯蕷的地下肉質(zhì)塊,又稱懷山藥。山藥在本地區(qū)種植和食用已有一千余年歷史。山藥質(zhì)脆嫩、味極佳,常作珍貴蔬菜;營養(yǎng)豐富,可加工成各種保健食品,同時塊莖富含多甙等多種化學(xué)成分,入藥可治療人體多種疾病。
本地區(qū)成品加工有以下二種方法:
1.爐烘法
加工前先壘好火爐,然后加工。
刮皮:霜降前后采挖肉質(zhì)塊莖,將鮮山藥洗凈,折斷上、下端的山藥嘴子,放到水缸里泡一天,取出用竹片刮去外皮,稱“白山藥”。
爐烘:在墻四圈上池,橫放的鐵棍上先放上玉米稈(或小竹),下邊用焦炭點著火爐,然后把白山藥順著玉米稈(或小竹)排上一層,上面再蓋上二層葦席來烘。烘半小時后,凡表層沒有水分干松了的便取出,把沒有烘好的移放到一邊,再放上白山藥,繼續(xù)烘烤。
日曬:把烘好的山藥放到玉米稈(或小竹)上曬。一般大的山藥約曬4~5天,小的約曬3~4天。晝曬晚間運回屋里堆起。每天需檢查,凡折斷白色,中間沒有青白色,表示已曬好。
板搓:頭次板搓把曬好的山藥,先分別大小,放到水缸里浸泡,大的約浸泡12小時,小的約浸泡10小時。等浸泡軟了后,再取出放到玉米稈(或小竹)上曬半天,等曬到表皮發(fā)亮了,再撒上淀粉,放到木板上用搓板來搓,搓到光圓為止。把頭次板搓的山藥曬上半天,曬到不軟,切成15厘米長的山藥條,再撒上淀粉來搓,稱二次板搓,等搓到特別光圓,再曬上1~2天,充分曬干,便成了供藥用的“山藥”。
2.硫磺熏法
在空地一行一行的挖長,寬各16厘米,高33厘米的四方形坑(行距6690厘米、一坑距66厘米),并在每個坑口上,一邊放上一口磚。用具準(zhǔn)備好后進(jìn)行加工。
刮皮:刮皮方法同爐烘法。
熏:把白山藥裝到條筐里(每筐裝60kg左右),抬到挖好的坑邊上,在坑內(nèi)放上個鐵碗,碗內(nèi)放紙,紙上放0.3kg左右的碎硫磺,然后點著硫磺,把筐放在坑口的二個磚上,筐上套上席套,并糊上二層毛邊紙,就開始熏,約12小時可以熏好。
悶:把熏好的山藥,取出放到玉米稈(或小竹)上曬一天,然后裝到筐里悶起來。悶二天后把山藥取出,移放到另一個空筐里,再悶上二天。
曬:取出悶過的山藥,放到玉米稈(或小竹)上曬7~8天(晝曬晚裝筐里悶)就可曬干。
板搓:板搓方法同爐烘法。
加工后的成品,條圓、光、色澤好、經(jīng)潤透、切片、碾(磨),成為色澤潔白的片劑或粉劑。經(jīng)濟(jì)價值提高,山藥藥效增強(qiá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