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要點:①除去夾在原料中的頭、鰭、內臟及附著在魚皮的魚鱗,剔除腐敗發(fā)臭的鱈魚皮。②將預處理后的原料用0.1摩/升氯化鈣處理14小時,然后用水沖洗4小時進行脫鹽,再在20℃下浸灰4~7天,加入石灰漿至整個水溶液含氧化鈣1%~2%。每隔8小時翻動1次,1天后即可換灰,隨后每隔2~3天換灰1次。浸灰時如pH值低于12或灰液渾濁變黃,需及時換灰。③取出鱈魚皮漂洗,并用稀鹽酸中和,在pH值4左右保持3~4小時后取出,再用水漂洗幾小時至鱈魚皮pH7時,即可進行下一道工序。④將處理后的鱈魚皮放入熬膠鍋內,加適量水,調節(jié)pH值在6~6.5之間,于70℃熬膠4小時,然后放出膠液(頭道膠),再往渣內加入適量水,在0.05兆帕壓力下熬膠2次,每次30分鐘,待壓力為0后出溶液。⑤提取的明膠溶液中有少量的原料細粒、脂肪等雜質,用脫水式離心機進行分層分離。⑥在真空度不低于0.1兆帕、溫度75℃以下進行減壓濃縮,膠液在濃縮器內停留最長不超過6小時,至濃縮液含量達20%左右即可放料。⑦往濃膠液中加入為干膠量0.075%的二氧化硫,然后將濃縮液盛入鋁制或不銹鋼制盤中,置于10℃冷室冷卻凝固后,切成厚約0.5厘米的薄片。⑧置于干燥網(wǎng)上推進烘道內,先用10℃左右的冷風干燥至半干品,再用25~30℃熱風干燥至成品。干燥時相對濕度控制在75%以下,產(chǎn)品色澤應為黃色或淡黃色,水分含量為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