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房炎是奶牛最常見的一類疾病,尤其在干奶期發(fā)生乳房炎,可導致奶牛產后初乳期發(fā)生乳房炎,由此造成產后2-3個月內的泌乳高峰期奶牛泌乳性能得不到充分表現(xiàn),嚴重時則使泌乳母牛喪失泌乳能力而被淘汰。
一、病因分析。通過統(tǒng)計分析發(fā)現(xiàn),由于妊娠后期的奶牛在停奶時未采取藥物防治措施,奶牛干奶期乳房炎的發(fā)病率較高,占泌乳期乳房炎發(fā)病率的53%。
干奶期乳房炎發(fā)病率高的主要原因是:⑴奶牛妊娠生理的影響。泌乳母牛妊娠后期乳腺機能發(fā)生變化,泌乳量降低,在分娩前乳腺細胞要進行正常的更新修復。停奶過程中,從停奶的第一天開始到產前這一期間,奶牛的生理機能和乳房的生理機能發(fā)生相應的一系列變化,而導致免疫機能下降。⑵人為因素的影響。通常妊娠母牛在產前60-75天開始停奶,停奶時由于人為地減少擠奶次數(shù),限飼、限飲,人工抑制奶牛泌乳,使奶牛特別是高產奶牛為增加乳房內壓,抑制泌乳,乳房內留有剩余乳汁,病原體侵入后能迅速繁殖而致病。⑶奶牛乳房生理機能發(fā)生應激反應。干奶初期奶牛的乳房出現(xiàn)輕微腫脹、溫度升高,分娩前和分娩后乳房發(fā)生不同程度的水腫等。⑷停奶初和分娩后乳成分的變化。干奶期的奶牛,特別是停奶初期和分娩后,奶牛分泌的乳汁數(shù)量少而濃稠,難以擠盡。分娩前10天左右,奶牛乳頭開始變粗、松馳,防御能力下降。⑸干奶期由于奶牛生理機能發(fā)生一系列的變化,牛體衛(wèi)生及環(huán)境衛(wèi)生條件不良則直接導致感染率增加。⑹飼養(yǎng)管理不當。奶牛營養(yǎng)供應不足或不平衡,則引起奶牛機體抵抗力下降。
二、防治措施。根據(jù)在干奶期開始和結束時奶牛乳房機能變化的特點,對某奶牛場的奶牛在干奶期采取了如下防治措施。
根據(jù)預產期推算,干奶前7天,進行隱性乳房炎檢測。隱性乳房炎檢測為陰性的牛和陽性反應牛經Ⅰ治療后轉為陰性者,在最后一次擠奶后每個乳區(qū)注1次本公司生產的“乳炎康”(干乳期)1支(或用長Ⅰ效普魯卡因青霉素10毫升),并輕揉乳房使藥液分布均勻,并用我公司的“護乳寶”浸泡乳頭,形成保護膜以封閉乳頭。在停奶后的10天內每天檢查1次乳房是否有紅、腫、熱、痛及漏奶現(xiàn)象,并用“護乳寶”藥浴乳頭。若出現(xiàn)上述體征,可把乳汁再次擠盡,按第1次藥物停奶方法進行第2次停奶。
進入干奶期后,奶牛乳房會正常萎縮,10天后可轉入專人管理的定額群飼養(yǎng)。按照干奶期奶牛飼養(yǎng)標準,根據(jù)生理機能需要設置飼料選配方案,定期對牛舍進行消毒,并每星期檢查1次,出現(xiàn)異常情況及時治療,治療時可用長效普魯卡因青霉素,每天1次。將干奶期奶牛集中并由專人飼養(yǎng),可避免互相打斗或被其它牛頂傷,減少對乳房和胎兒的傷害。
奶牛進入圍產期后,產前1星期喂服本公司的“藍環(huán)清”100克,提高免疫力,并開始每天用“護乳寶”藥浴乳頭,防止病原菌侵入乳腺。這階段發(fā)生乳腺炎應及時綜合治療,治療時可用“乳炎康”(泌乳期),并根據(jù)情況配合全身治療。
治療奶牛干奶期的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比泌乳期治療有效得多,但治愈率估計不一,藥物較少稀釋,藥物在乳房內持續(xù)時間長,加之細菌較少產生抗藥性都有利于治愈效果。因L-型菌存在,間歇性排菌或細胞內存在少量微生物都可能使治療的細菌培養(yǎng)顯示陰性。假如能成功地治療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所有的乳區(qū)都應該用針對牛群優(yōu)勢金黃色葡萄球菌菌株敏感的抗生素加以治療。
奶牛產犢后,應馬上補鈣,可用本公司的葡萄糖酸鈣(可飲水和靜注)加入麩皮、紅糖水喂服。并檢查乳房情況,產后1星期有條件的可檢測隱性乳房炎,并口服“藍環(huán)清”100克。進入泌乳期每月定期口服藍環(huán)清100克,可預防乳房炎和酒精陽性乳。
我們采用“乳炎康”對該場干奶牛進行防治的效果為:干奶期117頭母牛中沒有乳房炎患牛;產犢時的117頭母牛,僅有6頭(占5.13%)感染乳房炎。而沒有對干奶牛采取防治措施的干奶期134頭母牛中,有12頭發(fā)生乳房炎(占8.96%);產犢時的122頭母牛中有42頭(占34.43%)新感染乳房炎。
三、小結。通過采取干奶期乳房炎綜合防治措施以后,奶牛乳房炎發(fā)病率顯著降低。奶牛分娩后初乳期乳房炎的發(fā)病率從沒有采取干奶期防治措施前的34.43%下降為5.13%,防治效果十分明顯。奶牛分娩后的個體產奶量明顯增加,產乳高峰期沒有受到影響。
另外,由于這些干奶期采取防治措施的奶牛,產后初乳富含免疫球蛋白等,初生犢牛能及時吃到母體的健康初乳,大大提高了犢牛的免疫功能,抗病能力增強,使犢牛的發(fā)病率明顯下降,成活率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