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細菌性腸炎。病魚腹部膨大,肛門紅腫,輕壓腹部,肛門有黃色黏液流出。腸道發(fā)炎,呈淺紅色,充滿血膿。病魚離群靠岸獨游,活動遲緩,食欲減退。
防治方法:⑴不投喂腐敗變質(zhì)的餌料;活餌用2-3%的食鹽水消毒后再投喂;定期在餌料中添加0.1%鮮大蒜汁。⑵全池潑灑0.3克/立方米強氯精或0.5克/立方米二氯海因。⑶投喂土霉素藥餌,每千克餌料加土霉素0.05克,連用10天。
二、出血性水腫病。病魚體色泛黃,黏液增多,咽部皮膚破損充血呈圓形孔洞,腹部膨大,肛門紅腫外翻,頭部充血,胸鰭與腹鰭基部充血,鰭條潰爛,膽汁外滲,腹腔淤積大量血水或黃色凍膠狀物,胃腸無食,肝臟呈土黃色,脾壞死,腎臟有霉黑點。
防治方法⑴:二氯海因0.5克/立方米水體消毒,連用3天。⑵投喂四環(huán)素藥餌,每千克餌料加入0.7克四環(huán)素,連用一周。⑶加大換水量,定期用生石灰15-20克/立方米消毒。
三、水霉病。病魚游動緩慢,體表有棉絮狀附著物,魚體消瘦衰弱而死。此病在水溫低時最易發(fā)生,多由拉網(wǎng)、運輸過程中操作不當引起。
防治方法:⑴在捕撈運輸和放養(yǎng)過程中,謹慎操作,盡量避免魚體受傷。⑵全池遍灑水霉凈0.3克/立方米。⑶先用5%食鹽水浸洗魚體5分鐘,再用青霉素80萬單位加入100公斤水配成溶液浸洗10分鐘。
四、車輪蟲病和斜管蟲病。由車輪蟲或斜管蟲大量寄生于魚體鰓部和皮膚引起,主要危害黃顙魚苗種。病魚焦躁不安,在水上層狂游,或腹部朝上,在水面上旋轉。鏡檢可見大量車輪蟲或斜管蟲寄生于鰓絲和皮膚上。
防治方法:⑴0.7克/立方米硫酸銅和硫酸亞鐵合劑(5:2)全池遍灑。⑵復方魚蟲凈0.3-0.4克/立方米全池遍灑。⑶魚蟲克星0.15克/立方米全池遍灑。⑷生石灰徹底清塘消毒。
五、小瓜蟲病。多由小瓜蟲寄生于魚體鰓部和皮膚引起。病魚皮膚上,肉眼可見小白點,用鑷子取下小白點,顯微鏡下觀察可確診。
防治方法:⑴福爾馬林50克/立方米浸洗魚體10分鐘。⑵復方魚蟲凈0.3-0.4克/立方米全池遍灑。⑶水霉凈20克/立方米藥浴15分鐘。
此外,黃顙魚為無鱗魚,對藥物耐受力不及四大家魚,用藥要準確掌握劑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