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伙伴網(wǎng)服務(wù)號
當(dāng)前位置: 首頁 » 生產(chǎn)技術(shù) » 種植技術(shù) » 蔬菜 » 正文

山萵苣的栽培與利用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fā)布日期:2008-05-20
核心提示:山萵苣又名山生菜、苦苣、鴨子食,為菊科草本植物,生于路旁、荒野、山坡。其幼苗和嫩莖、葉適于食用,是一種有開發(fā)價值野菜。 1 植物學(xué)特征和生物學(xué)特性 2年生草本植物,有白色乳汁,高80~150cm。莖直立,通常無毛,單一或上部分枝。葉無柄,基部略抱莖,葉片披針

    山萵苣又名山生菜、苦苣、鴨子食,為菊科草本植物,生于路旁、荒野、山坡。其幼苗和嫩莖、葉適于食用,是一種有開發(fā)價值野菜。 

    1 植物學(xué)特征和生物學(xué)特性 2年生草本植物,有白色乳汁,高80~150cm。莖直立,通常無毛,單一或上部分枝。葉無柄,基部略抱莖,葉片披針形、線狀披針形至線形,無毛或背面主脈上稍有毛,不分裂至羽狀或倒向羽狀全裂或深裂,裂片邊緣有缺刻狀或鋸齒針刺,下部葉在花期枯萎。頭狀花序淡黃色或帶白色,中午開放,夜晚閉合,再排成圓錐狀;總苞片最外層卵形,內(nèi)層長圓形,鈍頭。瘦果扁平,黑褐色,頂端喙長約0.7mm,僅中間有一明顯縱肋;冠毛白色。花、果期7~10月。山萵苣喜溫、抗旱、怕澇,肥沃且濕度適宜的地塊生長良好。 

    2 栽培技術(shù) 

    2.1 保護(hù)地栽培 

    2.1.1 整地、施肥:栽培地塊做畦,在畦內(nèi)表土層施入腐熟的有機肥10cm左右,深翻25cm,耙平。 

    2.1.2 溫室育苗:育苗土用4份田土、4份腐熟有機肥、1.5份草炭、0.5份河沙調(diào)配過篩,放入育苗盤內(nèi),壓實四周,再用木條刮平,使土面低于盤口1~2cm,撒播,間距0.5cm左右,覆土1cm,播后澆透水,蓋塑料薄膜,溫度保持在25~30℃,見有葉尖露土后,打開塑料薄膜通風(fēng)。苗高2cm時分苗定植,移栽前2~3天控水。移栽時在畦上插2cm深的坑,間距4cm,放入小苗,培土壓實,澆透水,適當(dāng)遮光,緩苗后撤去遮光網(wǎng)。 

    2.2 露地栽培   

    2.2.1 選地:選肥沃、濕潤、疏松、有機質(zhì)含量高、向陽的沙質(zhì)壤土播種,播前翻耕土壤,施入有機肥,整細(xì)、耙平;做畦,可條播,點播,撒播。以點播和條播為好,便于管理,使其高產(chǎn)。 

    2.2.2 播種:先將種子用50℃水浸泡,攪拌30分鐘,控凈水,用干凈的紗布包好,在30℃條件下催芽,每天用凈水淘洗2~3次,發(fā)芽后再進(jìn)行直播,每穴1~2粒種子,覆土1~2cm,稍鎮(zhèn)壓,蓋塑料薄膜,使其保濕,保溫,有利于種子生長,小苗出土后撤去塑料薄膜。 

    2.3 收獲和管理 山萵苣可根據(jù)市場需要及時采收和上市。采收可采取剝?nèi)~或收割方法。小面積種植可剝?nèi)~利用,即只剝大葉,留下內(nèi)部小葉繼續(xù)生長。大面積種植多為收割,采收及時,適口性好,又有利于再生,而且還可以提高產(chǎn)量和品質(zhì)。每割1次追肥1次,并做好中耕除草,以提高產(chǎn)量。最后1次收割要貼近地面,以免積水爛根,不利于明年生產(chǎn)。 

    3 營養(yǎng)成分及利用 每100g山萵苣鮮菜含胡蘿卜素4.88mg,VB2 0.63mg,VC 29mg,粗蛋白2.25g,粗脂肪0.74g,粗纖維2.62g,鈣0.7g,磷0.3g。

    3.1 食用 將嫩苗及嫩莖葉洗凈,蘸甜醬生食;或用沸水燙后,稍加漂洗即可涼拌、炒食或做餡,或摻入面中蒸食,也可曬干供蔬菜淡季食用。 

    3.2 藥用 全草入藥,性寒,味苦,有清熱解毒,活血祛瘀,健胃之功效,可治療闌尾炎、扁桃腺炎、瘡癤腫毒、宿食不消、產(chǎn)后瘀血。

    ①闌尾炎、扁桃體炎、子宮頸炎、產(chǎn)后瘀血、崩漏、痔瘡下血:山萵苣9~15g,水煎服。

    ②瘡癤腫毒:山萵苣鮮品搗爛敷患處。
 
分享:
關(guān)鍵詞: 山萵苣 栽培
 

 
 
推薦生產(chǎn)技術(shù)
點擊排行
 
 
Processed in 0.514 second(s), 16 queries, Memory 0.88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