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害診斷 茄子定植不入即可發(fā)病,但門茄坐果后發(fā)病增多,病情加重.植株發(fā)病,病株矮化,生長勢弱,多先從下部葉片發(fā)病向上部葉片發(fā)展,或有一邊發(fā)病向全株發(fā)展。發(fā)病初期,葉緣或葉脈間褪綠變黃,漸漸發(fā)展至半邊葉或整個葉變黃,或黃化斑駁,或呈掌狀黃斑,病株初期晴天中午前后葉片萎蔫,早晚或陰雨天尚可恢復。數(shù)天后植株徹底枯萎,葉片變黃部分變黑干枯,葉緣稍上卷,重時整個葉片變褐,干枯脫落。后期病株葉片往往落光,植株呈光桿或剩頂端少數(shù)幾個小葉,最后植株黃萎,凋枯死亡。黃萎病為全株性系統(tǒng)發(fā)病,剖視病株根、莖、分枝和葉柄,均可見其維管束變褐色。重病株果實小,質硬,長茄呈彎曲狀,剖開成熟果實可見其維管束變黃褐色。致病菌為大麗花輪枝菌。分生孢子梗直立,較長,有2-4層輪狀分枝,每層分枝有3-5枝,在頂端和分枝頂端產生分生孢子。分生孢子單胞,橢圓形,無色。菌絲能形成厚垣孢子或聚集形成擬菌核。
防治措施
(1)選用抗(耐)病品種,如長茄一號、豐研一號、海茄等。
(2)使用從無病田上采集的種子,一般種子要做嚴格的消毒處理,可用55度溫水浸種15分鐘,或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浸種1小時,或用有效成份0。1%的多菌靈鹽酸鹽加0。1%的平平加浸種1小時效果更好。直播時,可用種子重量0。2%的80%福美雙或50%克菌丹拌種。
(3)培育無病半苗,育苗做新床或苗床換用大田土壤,沿用舊菌床要進行床土消毒處理,可結合防苗病一并處理。黃萎病重地區(qū)苗床最好用棉隆消毒,每平方米用40%棉隆10-15克與15公斤干細土充分拌勻制成藥土,撒施于床面并耙入15厘米土層中,整平后澆水覆地膜,使其發(fā)揮熏蒸作用,隔10-15天后再播種。苗床要施用凈糞,做好苗床瘟、濕、光、氣管理,培育無病壯苗,最好培養(yǎng)缽育苗。
(4)重病地區(qū)停種茄子及其他茄科蔬菜3-4年,與韭菜、蔥蒜類輪作較好,如與水稻輪作一年即可收到明顯效果。
(5)定植地早翻耕整地,保護地提早扣棚烤田。在10厘米土層土溫穩(wěn)定在15度以上時,選睛天中午抓緊定植,定植時要精心操作,盡量減少根系出現(xiàn)傷害。
(6)定植后田間管理,以促進伸根發(fā)棵為中心,前期要注意提高土溫,增加土壤通透性。為此,灌水宜勤澆小水,睛天灌水,不灌過冷井水。灌水后及時中耕,茄子生長期間要通過灌水保持土表濕潤而不龜裂為宜。勤中耕,前期以增加土溫為目的的中耕可稍深些;后期以保墑防裂為目的的中耕可淺些。
(7)施足充分腐熟的糞肥,避免偏施氮肥,增施磷、鉀肥。追肥量要適當,避免化肥燒傷根系。門茄收獲后及時追肥,噴施葉面寶、愛多豐等,提高植株抗病力。
(8)定植地已發(fā)病,可在定期植時穴施50%多菌靈藥土,每公頃用多菌靈15-22.5公斤。
(9)田間初見發(fā)病可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12.5% 增效多菌靈可溶劑250倍液,或50%琥膠肥酸銅可濕性粉劑350倍液灌根,每株灌藥液0.5公斤。
(10)近年,應用茄子嫁接防治黃萎病效果很好,砧木可選用赤茄托魯巴姆等.嫁接方法以劈接法、貼接法(斜切接)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