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對睡眠本質的認識,得益于腦電圖記錄技術的開發(fā)和應用。腦電波可以把大腦活動的電效應,經(jīng)過電子儀器放大后在紙帶上以波狀條紋顯示出來,通過腦電圖波形的觀察可以幫助診斷腦部的各種疾患,或進行有關思維的研究。人在清醒與睡眠狀態(tài)時,其腦電圖的波形就不一致,從腦電圖上可以把一個人的睡眠深度反映出來。
清醒狀態(tài)下的腦電波是一種低幅快波,每秒鐘13次以上,又叫β波(倍它波)。清醒時閉上眼,什么事也不想,這時的腦電波與睜眼時相比稍高稍慢,每秒8~12次,這種腦電波叫α波(阿爾法波)。
當腦電波中α波逐漸消失,出現(xiàn)一些不規(guī)則波型并混有一些振幅很小的波,這就是睡眠第1階段的波型。我們平時犯困,所謂瞌睡期或朦朧期,就是指這一期,其時間的長短因人而異。再進一步就進入了淺睡眠期,這就是睡眠的第2階段。這一階段腦電圖的最大特點就是慢波當中時時會出現(xiàn)一種所謂紡錘形波,頻率12~14H?Z(赫茲,也就是每秒次數(shù)),波幅由小到大,再由大到小,呈紡錘形。一夜中,人有一半時間處于這種淺睡眠狀態(tài)(即第2階段睡眠,占總睡眠的50%)。
睡眠再深一些,也就是進入了第3階段睡眠,腦電圖比第2階段明顯慢,平均頻率4~7HZ,振幅也較大,其中極慢頻率(0.5~3HZ),也就是δ波(待爾它波)約占25%~50%。
睡眠最深階段是第4階段,此時δ波占50%以上,偶有小波混雜其間。第3和第4階段因為腦電波均很慢,所以合稱慢波睡眠;因為睡眠均很深,所以又叫深睡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