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8H11O3N,是具有維生素B6作用的物質之一,亦稱為抗皮炎素或維生素B6(adermin)。由A.vonSzent-Gyrgyi所發(fā)現(xiàn)(1935),而市場彰芳、R. J. Kuhn等曾從米糠、小麥胚、酵母、肝臟和蜜糖中分離提。1938)后由S.A.Harris和Kuhn等進行合成(1939)。在PH7的磷酸緩沖液中,在220、254、325納米處具有吸收帶。與吡哆醛和吡哆胺一樣,具有作為微生物生長因子的活性。在生物體內容易變成作為輔酶的吡哆醛-5-磷酸。B6與蛋白質代謝的關系密切。缺上B6的動物,蛋白質轉變?yōu)樘妓衔锖椭緦⑹艿阶枰。鼠缺?/font>B6則生長停止,尾部、鼻、眼瞼等可發(fā)生皮炎和端部疼痛癥(acrodyna)。人類雖不易發(fā)生缺乏癥,但若給于維生素頡頏物質,而鼻、口和眼的周圍將會出現(xiàn)皮炎。此外缺乏B6還會引起各種臟器的動脈硬化癥。由于B6在中樞神經系統(tǒng)中起著重要的作用,所以兒童缺乏B6會引起痙攣,但給予B6便可很快恢復、B6對紅血球的血紅蛋白的合成也是必需的,所以缺之B6會發(fā)生貧血?梢酝ㄟ^啤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的增殖進行生物鑒定。人對B6的需要量還不太清楚,根據(jù)動物試驗推測,每人每天為3-4毫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