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性潰瘍經胃切除術后再發(fā)生的潰瘍稱為復發(fā)性消化性潰瘍,其中尤以吻合口或吻合口附近空腸粘膜上的復發(fā)性潰瘍最為多見,稱為吻合口潰瘍。吻合口潰瘍的平均發(fā)病率為1-10%,其中95%見于十二指腸潰瘍術后,2-4%見于胃潰瘍術后,2%見于復合性潰瘍術后。男性多于女性。吻合口潰瘍的發(fā)病率與首次胃切除術方式有關,多見于胃空腸吻合術,其發(fā)生以術后2-3年最多見。
臨床表現(xiàn)
1.上腹痛與潰瘍病術前相似而又不同,比術前嚴重,疼痛多呈發(fā)作性,多在夜間痛且顯著,常向背部放射,腹痛發(fā)作期較長,緩解期較短,進食或服用制酸劑或嘔吐,僅可暫時緩解。 2.納差、惡心、嘔吐及體重減輕較常見。 3.部分患者可并發(fā)穿孔和出血,但很少發(fā)生梗阻。 4.腹部壓痛部位與腹痛部位一致,腹痛處有時可有腹肌緊張。
診斷依據(jù)
1.有胃手術史,多發(fā)于術后2-3年; 2.上腹部痛比術前嚴重呈發(fā)作性、夜間為甚; 3.腹部壓痛部位與腹痛部位一致; 4.潰瘍活動期糞便潛血可持續(xù)陽性; 5.X線鋇餐檢查或胃鏡見吻合口有龕影或潰瘍面; 6.胃液分析BAO、MAO升高; 7.血清胃泌素升高。
治療原則
1.消除癥狀,促進潰瘍愈合; 2.預防復發(fā)和避免并發(fā)癥; 3.內科治療無效者,可再手術治療。
用藥原則
胃切術后,潰瘍復發(fā)應用“A”藥物治療,可采取長期或間歇維持治療、治療效果不好,經濟條件允許者可選用“C”項。
輔助檢查
1.典型病例檢查專案以框限“A”為主; 2.上腹疼痛需要與肝膽、心肺疾病所致腹痛鑒別時,檢查專案除框限“A”外,可選擇“B”。
療效評價
1.治愈:癥狀緩解、體征消失、GI或胃鏡提示龕影消失或潰瘍呈疤痕期、大便潛血陰性。 2.好轉:癥狀減輕、體征輕微或消失、GI或胃鏡提示潰瘍仍存在,但較前縮小。 3.未愈:癥狀未能緩解、體征仍存在,GI或胃鏡提示病源變化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