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莎草科植物荸薺的球莖。我國溫暖地區(qū)有栽培。以廣東、廣西、福建等省出產(chǎn)為主。冬季挖取,洗凈,風(fēng)干或鮮用。
【性味】味甘,性寒。
【功用主治】清熱生津、化痰明目、消積。用于溫病消渴、咽喉腫痛、口腔炎、黃疸、熱淋,高血壓、肺熱咳嗽等。
【荸薺食療方精選】
1、治癌癥放療中或放療后引起的津液虧損,大便秘結(jié):生荸薺20枚(洗干凈,并用溫水燙)榨汁,然后加入半杯甘蔗汁和勻飲用,每日1-2杯。
2、治痰核、瘰疬:荸薺100克,海蜇100克,煮湯服,每日2-3次。
3、治陰虛肺燥、痰熱咳嗽:鮮荸薺150克,打碎絞汁,加入藕汁100毫升,梨汁60毫升,蘆根汁60毫升同服。每日1-2次。
4、治癌癥術(shù)后、放化療中脾胃虛弱:荸薺60克,香菇30克,嫩豆腐400克,蔥花9克,油、鹽,胡椒粉、味精各適量。將香菇洗凈,溫水發(fā)開去蒂切絲(保留菇水);將豆腐切成小塊狀;將蔥切碎;將荸薺洗凈削皮,并切成小片。取香菇、荸薺、豆腐一起置入鍋中煮湯,湯沸后加入油、鹽、胡椒粉、味精,再入蔥花煮片刻即可,佐膳服用。
5、治癌癥病人肝腎陰虛:荸薺150克,大鮮蘑菇14朵,杞子15克,醬油20克,鮮番茄1只,白糖、米酒、精煉油、芝麻油各適量。將荸薺洗凈切片,蘑菇蒂削平后洗凈,放沸水鍋中煮25秒鐘撈出,用冷水漂涼。鍋置小火上烘熱,下油,將蘑菇、荸薺放在油鍋中,反復(fù)翻炒,至菇面呈金黃色,加入米酒、白糖、杞子、醬油及開水200毫升,加蓋,用小火燜煮,至湯汁基本干,淋上麻油,然后將切片番茄放在蘑菇上即可。
6、治癌癥病人脾肺兩虛:荸薺100克,蘑菇100克,雞蛋3只,植物油、香蔥、鹽適量。將荸薺洗凈切片;蘑菇洗凈,切片;香蔥洗凈去根須,切成蔥花。取雞蛋放入碗內(nèi),投入蘑菇、荸薺、油、鹽,用筷子打攪拌勻。再放入燒熱的油鍋中,不停翻炒,待成小塊狀時(shí)即可,佐膳服用。
7、用荸薺250克,打碎煎湯代茶飲,連食數(shù)日,對(duì)黃疸小便不利有效。
8、將荸薺洗凈去皮,絞汁冷服,每次150克,可治療咽喉腫痛。
9、用荸薺7-10只、鮮竹葉30g、鮮白茅根30g煎服。對(duì)胃火上炎所致的口臭、口舌生瘡、尿赤、便秘之癥有良效,一般3-5劑即可見效。
10、荸薺、海蜇(浸泡去鹽)各50-100克,煎湯分2-3次飲下,此即清代名醫(yī)王士雄的“雪羹湯”,有清熱化痰、消積軟堅(jiān)及降低血壓之效,可用于治療痰熱咳嗽、淋巴結(jié)核和原發(fā)性高血壓等癥。
11、荸薺洗凈去皮,用水煮熟,將水澄清后喝下,再吃荸薺。每日上下午各1次,每次吃5-6個(gè)即可,對(duì)陰津虛損的便秘有效。
12、取荸薺250克,生藕150克,白蘿卜100克,洗凈切片,煎水代茶飲服,可防治鼻出血。
13、取荸薺500克,洗凈打碎,地榆30克,加紅糖150克,水煎約1小時(shí),每日分兩次服,治療痔瘡出血效果佳。
14、鮮荸薺還可用來治療酒齄鼻,取鮮荸薺數(shù)個(gè),洗凈去皮后攔“腰”切開,將切面緊貼鼻患處輕輕涂抹,使白粉堆積在患處。每次擦過后,切莫立即洗臉,以免影響療效,每日早晚涂抹1次。荸薺藥膳方
15、荸薺汁、鮮藕汁、梨汁各等量,隨意飲服,可輔助治療發(fā)熱煩渴、痰熱咳嗽、津液不足等癥。
【用法用量】生食,絞汁,水煎,炒熟均可。每次100-150克。
【宜忌】脾胃虛寒者不宜食。
【成分與藥用】
本品含豐富的蛋白質(zhì)、糖、鈣、鐵及維生素,還有一種不耐熱的抗菌物質(zhì)——荸薺英。實(shí)驗(yàn)證明,荸薺對(duì)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桿菌、產(chǎn)氣桿菌及綠膿桿菌等均有抑制作用。具有抗癌降壓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