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的“茶室四寶”,缺一不可。即玉書(石畏)、潮汕爐、孟臣罐、若琛甌。
玉書(石畏)即燒開水的壺。為赭色薄瓷扁形壺,容水量約為250毫升。水沸時,蓋子“卜卜”作聲,如喚人泡茶,F(xiàn)代已經(jīng)很少再用此壺,一般的茶藝館,多用宜興出的稍大一些的紫砂壺,多作南瓜形或東坡提梁壺形。也有用不銹鋼壺的,用電,可保溫。我在萬般無奈的狀況下,用大的玻璃燒杯,盛水置微波爐內(nèi)使之沸騰。此法需注意兩點,一是微波爐的時間和火力要調(diào)好,防止水未開或水老,需多次試驗過方能掌握;二是要清除微波爐內(nèi)的異味。
潮汕爐是燒開水用的火爐。小巧玲瓏,可以調(diào)節(jié)風量,掌握火力大小,以木炭作燃料。此爐在現(xiàn)代亦使用較少。茶藝館里,我所見到的有三種燒水用具。一種也是紫砂的小爐子,爐內(nèi)可放置小小的固體酒精燈,配合大的紫砂壺燒水。仿佛也有燒蠟的。但是,無論是固體酒精還是蠟,需注意不能有味道和煙;一種是可保溫電熱器,不銹鋼壺置電熱板上;另一種則是磁感應燒水器,玻璃壺(底部是不銹鋼?)放在感應盤上。這三種用具,以紫砂爐配紫砂壺最有意境,合乎品茶之道,只是較重而易損壞,不方便攜帶至遠處。
孟臣罐即泡茶的茶壺。為宜興紫砂壺,以小為貴。孟臣即明末清初時的制壺大師惠孟臣,其制作的小壺非常聞名。壺的大小,因人數(shù)多少而異,一般是300毫升以下容量的小壺。
若琛甌即品茶杯。為白瓷翻口小杯,杯小而淺,容水量約10-20毫升,F(xiàn)在常用的飲杯(區(qū)別于聞香杯),有兩種。一種是白瓷杯,另一種是紫砂杯,內(nèi)壁貼白瓷。也有純紫砂的飲杯,我個人認為不可取,因不利于茶的色澤。
除了這四種必備茶具外,烏龍茶的沖泡中,仍用到其它名目繁多的茶具,簡單介紹如下:
茶船和茶盤。茶船形狀有盤形、碗形,茶壺置于其中,盛熱水時供暖壺燙杯之用,又可用于養(yǎng)壺。茶盤則是托茶壺茶杯之用。現(xiàn)在常用的是兩者合一的茶盤,即有孔隙的茶盤置于茶船之上。這種茶盤的產(chǎn)生,是因為烏龍茶的沖泡過程較復雜,從開始的燙杯熱壺,以及后來每次沖泡均需熱水淋壺,雙層茶船,可使水流到下層,不致弄臟臺面。茶盤的質(zhì)地不一,常用的有紫砂和竹器。我自己有個狀如蓮花的紫砂小茶盤,很是小巧美觀。
茶海。形狀似無柄的敞口茶壺。因烏龍茶的沖泡非常講究時間,就是幾秒十幾秒之差,也會使得茶湯質(zhì)量大大改變。所以即使是將茶湯從壺中倒出的短短十幾秒時間,開始出來以及最后出來的茶湯濃淡非常不同。為避免濃淡不均,先把茶湯全部倒至茶海中,然后再分至杯中。同時可沉淀茶渣、茶末。現(xiàn)在也常用不銹鋼的過濾器,置于茶海之上,令茶湯由濾器流入茶海,以濾去茶渣。此法我認為不可取,因不銹鋼本身多少有些異味。至少用于聞香的二泡茶,不可用濾器。
茶荷。形狀多為有引口的半球形,瓷質(zhì)或竹質(zhì),用做盛干茶,供欣賞干茶并投入茶壺之用。好的瓷質(zhì)茶荷本身就是工藝品,奈何許多茶藝館略去茶荷不用,甚是可惜。
聞香杯。聞香之用,細長,是烏龍茶特有的茶具,多用于沖泡臺灣高香的烏龍時使用。與飲杯配套,質(zhì)地相同,加一茶托則為一套聞香組杯。 茶匙。多為竹質(zhì),如今亦有黃楊木質(zhì),一端彎曲,用來投茶入壺和自壺內(nèi)掏出茶渣。
此外還有茶盂、茶夾、茶則、茶漏等輔助茶具,品種繁多,泡茶時并非一定使用,這里不再細談。
玉書(石畏)即燒開水的壺。為赭色薄瓷扁形壺,容水量約為250毫升。水沸時,蓋子“卜卜”作聲,如喚人泡茶,F(xiàn)代已經(jīng)很少再用此壺,一般的茶藝館,多用宜興出的稍大一些的紫砂壺,多作南瓜形或東坡提梁壺形。也有用不銹鋼壺的,用電,可保溫。我在萬般無奈的狀況下,用大的玻璃燒杯,盛水置微波爐內(nèi)使之沸騰。此法需注意兩點,一是微波爐的時間和火力要調(diào)好,防止水未開或水老,需多次試驗過方能掌握;二是要清除微波爐內(nèi)的異味。
潮汕爐是燒開水用的火爐。小巧玲瓏,可以調(diào)節(jié)風量,掌握火力大小,以木炭作燃料。此爐在現(xiàn)代亦使用較少。茶藝館里,我所見到的有三種燒水用具。一種也是紫砂的小爐子,爐內(nèi)可放置小小的固體酒精燈,配合大的紫砂壺燒水。仿佛也有燒蠟的。但是,無論是固體酒精還是蠟,需注意不能有味道和煙;一種是可保溫電熱器,不銹鋼壺置電熱板上;另一種則是磁感應燒水器,玻璃壺(底部是不銹鋼?)放在感應盤上。這三種用具,以紫砂爐配紫砂壺最有意境,合乎品茶之道,只是較重而易損壞,不方便攜帶至遠處。
孟臣罐即泡茶的茶壺。為宜興紫砂壺,以小為貴。孟臣即明末清初時的制壺大師惠孟臣,其制作的小壺非常聞名。壺的大小,因人數(shù)多少而異,一般是300毫升以下容量的小壺。
若琛甌即品茶杯。為白瓷翻口小杯,杯小而淺,容水量約10-20毫升,F(xiàn)在常用的飲杯(區(qū)別于聞香杯),有兩種。一種是白瓷杯,另一種是紫砂杯,內(nèi)壁貼白瓷。也有純紫砂的飲杯,我個人認為不可取,因不利于茶的色澤。
除了這四種必備茶具外,烏龍茶的沖泡中,仍用到其它名目繁多的茶具,簡單介紹如下:
茶船和茶盤。茶船形狀有盤形、碗形,茶壺置于其中,盛熱水時供暖壺燙杯之用,又可用于養(yǎng)壺。茶盤則是托茶壺茶杯之用。現(xiàn)在常用的是兩者合一的茶盤,即有孔隙的茶盤置于茶船之上。這種茶盤的產(chǎn)生,是因為烏龍茶的沖泡過程較復雜,從開始的燙杯熱壺,以及后來每次沖泡均需熱水淋壺,雙層茶船,可使水流到下層,不致弄臟臺面。茶盤的質(zhì)地不一,常用的有紫砂和竹器。我自己有個狀如蓮花的紫砂小茶盤,很是小巧美觀。
茶海。形狀似無柄的敞口茶壺。因烏龍茶的沖泡非常講究時間,就是幾秒十幾秒之差,也會使得茶湯質(zhì)量大大改變。所以即使是將茶湯從壺中倒出的短短十幾秒時間,開始出來以及最后出來的茶湯濃淡非常不同。為避免濃淡不均,先把茶湯全部倒至茶海中,然后再分至杯中。同時可沉淀茶渣、茶末。現(xiàn)在也常用不銹鋼的過濾器,置于茶海之上,令茶湯由濾器流入茶海,以濾去茶渣。此法我認為不可取,因不銹鋼本身多少有些異味。至少用于聞香的二泡茶,不可用濾器。
茶荷。形狀多為有引口的半球形,瓷質(zhì)或竹質(zhì),用做盛干茶,供欣賞干茶并投入茶壺之用。好的瓷質(zhì)茶荷本身就是工藝品,奈何許多茶藝館略去茶荷不用,甚是可惜。
聞香杯。聞香之用,細長,是烏龍茶特有的茶具,多用于沖泡臺灣高香的烏龍時使用。與飲杯配套,質(zhì)地相同,加一茶托則為一套聞香組杯。 茶匙。多為竹質(zhì),如今亦有黃楊木質(zhì),一端彎曲,用來投茶入壺和自壺內(nèi)掏出茶渣。
此外還有茶盂、茶夾、茶則、茶漏等輔助茶具,品種繁多,泡茶時并非一定使用,這里不再細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