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原
為鯉斜管蟲寄生而引起的。蟲體有背腹之分,背部稍隆起。腹面觀左邊較直,右邊稍彎,左面有9條纖毛線,右面有7條,每條纖毛線上長著一律的纖毛。腹面中部有一條喇叭狀口管。大核近圓形,小核球形,身體左右兩邊各有一個伸縮泡,一前一后。
病癥
寄生在魚的鰓、體表,刺激寄主分泌大量粘液,使寄主皮膚表面形成蒼白色或淡藍色的粘液層,組織被破壞,影響魚的呼吸功能。病魚食欲差,魚體消瘦發(fā)黑,靠近塘邊浮在水面作側臥狀,不久即死亡。
流行情況
此病流行廣泛,對魚苗、魚種危害較大,能引起大量死亡,該寄生蟲繁殖最適溫度為12~18℃,初冬和春季最為流行。
防治方法
(1)用生石灰徹底清塘,殺滅底泥中病原。
(2)魚種入池前每立方米水用8克硫酸銅或2%食鹽浸洗病魚20分鐘。
(3)每立方米水用0.7克硫酸銅與硫酸亞鐵合劑(5:2)全池遍灑。
(4)防治金魚斜管蟲病可用2%食鹽溶液浸洗5~15分鐘,或每立方米水用20克高錳酸鉀,在水溫10~20℃時,
浸洗病魚20~30分鐘;水溫在20~25℃時,浸洗15~20分鐘;水溫在25℃以上時,浸洗10~15分鐘。